鼓励的目的,是把情绪的低谷变作情绪的高峰,使状态的萎靡变成状态的激荡。在这个由低到高,从下往上的上升过程中,语言、情绪、环境、以及空气与氛围共同起作作用。
仅仅依靠语言难以形成富于感染力的鼓励效果,只有在周遭环境的帮助和催动下,低迷的情绪才能被忽然点燃。沉重和迟缓的状态于是变得激越昂扬起来,这就是鼓励的氛围的作用。在进行鼓励时,有意识地营造鼓励的空气,打造鼓励的氛围,能起到良好的激励效果。
鼓励的气氛的四种要素:
一、宏大的环境。
在鼓励的心理接受过程当中,人们往往容易被宏伟、壮丽、大气和开阔的环境所感染。与狭小、局促的环境相比,宽阔、宏大的环境更容易形成鼓励的良好氛围,形成情绪上的庄严感和郑重感。
古罗马演说家西塞罗说:“我的雄辩与煽动的热情既与说话的对象有关,也和说话的场合有关。在广场上的演说比在居室内的演说更加有力,在庄严的地方比寻常的地方更能打动人心。听众越多,我的表达就越流畅;听众越多,演说的效果也就越出色。”
这段话说明,在宏大的、人群聚集的场合,某些情绪能够得到渲染和放大,原本微小的声音变得激越起来,薄弱的意志被巩固和强化,而鼓励的效果也就由此形成。
所以说,我们在进行鼓励气氛的营造时,应该首先选择那些宏大、宽阔的场所。广场、大厅、纪念馆、郊外的空地、平坦的原野,甚至街道和公园,在这些宽敞开阔,人群聚集的地方,不需要语言的强化和渲染,散漫的人群中间便会升起庄严感和郑重感,鼓励的气氛很容易生成。
二、目的感。
缺乏动机的鼓励是没有力量和说服力的鼓励,而目的明确,方向明晰的鼓励则会产生良好的鼓励效果。鼓励的目的感并非只能靠语言来表达和强调,环境所暗示的目的感也会使鼓励更有力量。
“望梅止渴”的故事家喻户晓。经过艰苦战斗,长期行军的士兵们非常劳累。道路泥泞不堪,太阳烧灼着大地,行军水壶里空空荡荡,焦渴和疲惫同时折磨着人们。继续进军已经变得不可能,于是曹操用马鞭指着前方,对嘴唇干裂,充满期待的人群说道:“我记得前面有一片默林。现在正是梅子熟的时候,我们加紧赶路,天黑前就能吃到甜美的梅子了。”
士兵们眼前无不出现梅树林的幻觉,汁水丰富的梅子的想象让每个人的味蕾都敏感起来,于是从这些干渴的喉咙里响起来欢呼的声音。因为有梅树作为目标指引,行军的队伍一时变得情绪热烈,刚才的沉闷和压抑一扫而空。
事实上默林并不存在,但是靠着这种目的感的鼓舞,士兵们总算完成了艰难的行军。这是依靠语言描述制造目的感,并且获得鼓励气氛的完美例子。在展开鼓励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展现目的,渲染理想,规划未来,用展望的语言强调目的的存在,能形成良好的鼓励气氛。
同样,凭借道具、环境、以及某些细节,同样能形成强调的目的感,从而带来强烈的鼓励效应。
军事会议室的地图和沙盘,公司大会上电子显示屏上显示的业务目标,工厂当中表示生产指标的宣传口号,工地上强调安全和质量的建筑标语,在鼓励当中都会带来强烈的气氛,使人们在心理上受到环境的冲击,从而产生荣誉感、使命感,或者信心和勇气。
在鼓励的准备工作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营造这种富有意味的内容,从而形成鼓励的强烈氛围。
三、荣誉感。
有关荣誉感的内容能够带来非常强烈的鼓励效果,并且形成特别的鼓励氛围。美国电影《珍珠港》中,美国海军以授勋、鸣枪、海葬阵亡战友等庄严的方式强调海军的尊严和荣誉,从而鼓励士气,鼓舞将士,从而产生强烈的鼓励效果。
同样发生在二战时期的D日登陆前,艾森豪威尔检阅了即将踏上诺曼底海滩的空降师和陆战师士兵,他以士兵的荣誉来鼓励他们,对他们说道:“你们将成为对岸的神枪手,对岸的土地上将流传你们的名字。当你们进入城市和村庄,人们会蜂拥而出,
互相转告:看,解放我们的人来了。”这种对士兵荣誉感和使命感的描述和强调极大地激起了士兵们的热情和勇气。
以荣誉感激起鼓励气氛是一种常见的鼓励方式,我们可以通过强调身份和使命、宣传理念及精神,树立榜样或偶像,以及安排徽章、奖状、旗帜等象征荣誉的道具来形成呼吁和感召。演讲、播放音乐和电影,布置展览,组织宣传目的明确的活动,是在人群当中迅速激发荣誉感的使命感的有效方式。
四、危机感。
十一世纪,许多平民和落魄武士加入了漫长而艰苦的十字军东征的队伍,他们衣裳褴褛,疲惫不堪,补给严重缺乏,而且经常遭到敌人无处不在的骚扰。一到夜晚,这些人疲惫地倒在地下,好像完全失去了战斗的勇气。
支撑这些人站来来的是穆斯林骑兵凄厉而尖锐的号角声,一旦敌人的马蹄声由远而近,即使再疲惫的士兵也会振作起来,为了活命而举起手中的武器。
与显得空泛的感召与呼吁相比,危机感是一种实际而强大的外部刺激,足以使沮丧的人奋发,软弱的人坚强,也能使慵懒的人变得勤快,散漫的人变得紧张。对懒散、倦怠、不思进取、贪图安逸的人们来说,危机感是鼓励他们的最好方式。
我们可以借助竞争对手的威胁来强调这种危机,可以借即将面临的困难和障碍来展示危机,可以借无处不在的忧患来夸大这种危机。必要的时候,我们甚至可以虚构一个敌人,假设和制造一种危机。
在演讲、宣传、展示等各种宣扬理念和强调目标的场合,只要我们时刻提醒这种危机感和紧张感,鼓励的氛围也就随之生成。